图片
《菜根谭》修身篇4:积德无需人见,行善自有天知老子在道德经中歌颂水的品德,“上善若水”,“上善”是对人生至高境界的追求。追求的不是个人拥有什么,而是德行。德行优秀的人行善,是发自内心的,而不是为自己谋求什么。《菜根谭》中说要“须是涤尽渣滓,斩绝萌芽,才见本来真体。”唯有不争,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,方能做到“上善若水。”图片
【原文】:为善而欲自高胜人,施恩而欲要名结好 ,修业而欲惊世骇俗 ,植节而欲标异见奇,此皆是善念中戈矛,理路上荆棘,最易夹带,最难拔除者也。须是涤尽渣滓,斩绝萌芽,才见本来真体。【注释】: ①、为善:指做好事,行善。②、自高: 自傲,自己抬高自己。③、结好(hǎo):交结,亲近,建立友好关系。④、修业:钻研学问,学习知识。⑤、惊世骇俗:这里指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.世、俗,指一般人。⑥、植节:这里指树立节操。植,栽种,种植,生长。⑦、标异见奇:表明与众不同。⑧、戈矛:戈和矛,泛指兵器,这里指思想中的不良倾向.⑨、荆棘:这里指障碍的意思。荆,荆条、无刺。棘,酸枣,有刺。⑩、夹带:夹杂。⑪、渣滓(zhāzǐ): 杂质,糟粕。⑫、真体:真实的本体,指事物的本来样子或真实情况。图片
【译文】:做了善事怕别人不知道,总想趁机抬高自己胜过他人;给人一点恩惠总想着谋求好的名声,借此结交好友;钻研学问,学习知识总想着震惊世人;树立节操总想着标榜怪异显现自己与众不同。如此一来即使做这些的初衷是出于善意,也夹带着思想中的不良倾向,是追求义理道路上的障碍,最难拔除。必须将这些私心杂念清除干净,断绝它的萌芽之根,才能显现出为善、施恩、修业、植节的真实意图。图片
【感悟】:“施恩而欲要名结好,为善而欲自高胜人,植节而欲标新见奇,修业而欲惊世骇俗”,告诉我们,虚伪之人常用的四种表现。做善事,是为了抬高自己,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,是为了惊世骇俗,是为了标新立异。如此种种,把私心杂念渗透于自己的善行中,这些是虚伪之人常有的表现,也是福薄之根本原因。只有把这些私心杂念清除干净,才能显现出人心向善的真实本体,走向“真善美”。图片
“上善若水”,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,人心的善念就像水一样,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。做好事,不必留下痕迹,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壮举。帮助别人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,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交换。一个人想要拿恩惠去换取名声,想要拿利益换取朋友,这样的人利字当头,容易见利忘义。做善事,却是想着抬高自己的名望去取胜别人,这样的人就是虚伪。善良的本质,是感同身受。我对你的处境感同身受,于心不忍,所以愿意出手帮你。善良本身就能让人有一种愉悦感,成就感,并不需要其他的报答。图片
太喜欢名声的人,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,或者提高自己的名声而去欺骗人。这样的人,沽名钓誉,以善博名,必是伪君子无疑。虚伪的人树立自己的节操、操守是为了标新立异,标榜自己。操守不是为了虚荣,也不是标新立异的砝码。操守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反省,是对自己的自律与慎独。它来自内心的敬畏,来自对底线的坚守。图片
虚伪的人追求的事业,只是为了一鸣惊人,让别人佩服,让世界惊叹。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,应该出自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它出自一个人对未来的独立判断,这是一条孤独的路,其中必然没有多少掌声,甚至可能会有很多的不理解。如果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,不是事业本身,而是别人的喝彩,那么从出发的那一刻,结局就已经注定。图片
那么什么是善良?种善因,结善果。不让别人陷入困难,不炫耀自己的善行,乃真正的善良。行善而不求人知,每做一件好事的背后,默默增长的都是你的福报和德行。善良的人,其付出看似是笨拙的,实际上却是大巧若拙的智慧。付出与收获总是相互的,付之善举,得以福报,德积多了,福气自然也会多了一份。图片
《格言联璧》有言:“善为至宝,一生用之不尽;心作良田,百世耕之有余。”心善,犹如世界最珍稀的宝物,如果把善良作为一块良田,以培养一个人的善心,那么这个人其后代都会衣食无忧、福泽绵绵。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是难在一直做好事。积德无需人见,行善自有天知,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图片
网图侵删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勺子配资-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-配资炒股技巧-可信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